环保产业展现广阔投资空间

首页 » Author Archives: suopu

‘十三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年增速有望突破20%,社会投资规模预计将达17万亿元,这将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投资空间,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由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和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技术装备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十三五”节能环保市场需求研讨及投资对接会近日在北京举行,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张玉中指出,《“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发布将绿色发展和生态改善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一场新的能源和技术革命已经拉开帷幕。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围绕“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和工作重点,从产业聚集、市场规范、主体培育、信息公开、绿色金融、第三方治理等方面展开阐述,为节能环保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据赵鹏高介绍,“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明显提升,节能环保服务业亦发展迅速。2015年节能环保总产值达4.5万亿元,年均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远高于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对经济发展贡献度加大。

赵鹏高透露,为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国家将进一步出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将酝酿出台关于《培育市场主体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见》。面对巨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环保企业应努力降低成本、改革创新,即供给侧需研究如何满足市场需求,提供市场亟需的产品和服务。

张玉中表示,投促局近年来以产业投资促进为主线,将节能环保作为产业重点工作之一。投促局将整合优势资源和工作渠道,从国际网络、高端展会、项目信息、活动策划等方面为环保企业境内外投资提供帮助和支持,在节能环保领域开展更多互利共赢的合作。

在对接会专题研讨环节,不同领域专家分别就“十三五”期间我国村镇污水处理的技术路线和运营模式、垃圾强制分类对垃圾处理技术路线的影响、脉冲电源——电除尘器超低排放的飞跃、纳米技术在节能环保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展开研讨。在合作推介环节,曹妃甸工业区、中瑞镇江生态产业园分别围绕各自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规划、招商需求、投资环境等进行了推介。

2018年是环保政策落实年。具体如何体现,未来环保的方向在哪?

其一,目前我国环保体系得到了极大的完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日渐完备,这让环保在今后的发展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与过去政策出台的密集度相呼应,2018年将迎来大面积、全方位的政策执行、落实

其二,2017年我国实现了环保督查全覆盖,对全国的环境状况完成了一次“体检”,同时关停、整顿了一大批污染企业。一方面,督查过程中反馈的问题整改是否到位亟待“回头看”,另一方面,过程中总结的经验需要尽快运营到新一轮督查中。

其三,尽管目前环境治理各方面成效显著,但以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来看,依旧任重而道远。2018年围绕各项指标的实现又是一场硬仗,环保的力度将有增无减。

其四,环境污染治理能力和治理基础仍旧很薄弱。一方面地方党政机关和相关部门的思想认识不够、行动不实、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公众的自觉参与和行动意识不够。

其五,我国当下大气污染、饮水安全、生态保护等问题形势紧迫,非“下猛药”无以见成效。

针对上述现状,未来环保工作主要有以下6个方向:

1 . 整改措施锤锤落实细分领域刀刀见血

实施环保督查以前,对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上,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存在“做样子”的现象。一些地方在环保监管、治理中不管企业实际生产、排污情况,只要设备先进、名目炫酷,环保就能过关;一些地方政府把治污项目打扮成景观项目甚至是房地产开发项目,样子好看了,污染却还在继续。

有的污染企业通过“精包装”变身为高科技企业、互联网公司、节能科技企业等来逃避污染问题。 企业“洗绿”行为在一些地方被轻轻放过,折射出一种扭曲的政绩观。

甚至现在,在督查盲区这种想象仍旧存在。尤其在边界区域,往往很难进行监管。这就导致环保政策难以执行彻底,污染问题屡禁不止。

这类问题的根本在于过去只看形式的考核机制,在新的经济发展要求和环保政策下,“走形式”将变为“看效果”。在此背景下,整改措施必将锤锤落实,环保账谁都欠不下。

在环保体系不够完善时,有些领域因为难以顾及而成了漏网之鱼。在新形势下,环保攻坚行动将越来越针对具体细分领域。专项治理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趋势,相应的将会有专项督查保驾护航,目前许多地区已经开始实施。随着各项措施的推进,针对各细分领域的措施必将产生刀刀见血的效果。当然,这同时将推动环保产业各细分领域的发展。

2.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终身追责渐成常态化

在第一轮督查中发现,各地各级的领导班子都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弊政,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区域性环境问题和重大生态问题的产生,性质十分恶劣。比如,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局部生态严重破坏事件,各地出台的“土政策”导致的地方污染事故频发。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是环保体制改革中的重大举措。未来,地方党委、政府及所属部门人员中负有领导责任的党政“一把手”将成为环境督查的重点问责对象。这就说领导干部因决策失误、政治站位不高等问题,将对生态环境损害负有不可推卸的第一责任。

同时,终身追责制度也将成为常态化。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不能把一个地方环境搞得一塌糊涂,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官还照当,不负任何责任。”未来,这两项政策无疑是守护一方水土的最强法则。

3. 二轮环保督查正在酝酿; 对首轮整改“回头看”

3月28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用了“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动真碰硬,取得显著成效”的表述,对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予以肯定。会议同时强调,下一步,要推动环境保护督察向纵深发展。未来3年,中央环保督察将实现新一轮全覆盖。

在开展第二轮督察前,先对首轮督察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则有利于成绩的巩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则表示:“‘回头看’的严厉程度不低于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已经发现的问题是否整改到位以及还有没有新的问题出现,都会是重点。要‘老账新账’一起算。”

4. 蓝天保卫战正在进行; 更多专项攻坚战将发起

2017年底,大气十天第一阶段胜利收官,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效果,2018年蓝天保卫战仍旧是环保工作重点。在前面的基础上,新一轮攻坚战将进行的更加细致、全面。

为持续打响污染攻坚战,我国将加快发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生态修复、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等板块。此外,还将实施新一轮环境治理技术改造升级工程。

5. 新时代、新市场、新要求; 环保产业向精准高效化过渡

在新的经济发展要求下,市场对环保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环保产业有过去的低端供应向精准高效化过渡。

未来我国还将大力促进环保装备的创新制造,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加快环保产业转型升级,落实绿色金融等财政扶持制度,鼓励环保产业“走出去”,加强环保装备制造与全球制造业的对接合作。

6. 七部门启动“绿盾2018”; 保护和修复重要生态系统&;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

为严厉打击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中国环境保护部等七部门将联合开展“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全面排查全国46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84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坚决制止和惩处各类违法违规活动,严肃追责问责,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发现的问题严查到底。

要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充分发挥自然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通过封禁保护、自然修复的办法,让生态休养生息。

重点在“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上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秦巴山脉、祁连山脉、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南岭山地地区、京津冀水源涵养区、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河流域、滇桂黔喀斯特地区等地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同时将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深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严格控制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大幅减少冬季散煤使用。要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推行“河长制”。抓好流域区域水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和综合防治。大力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全面加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保障建设。

绿水青山,千年大计,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相信在无数环保人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将取得环保事业的伟大胜利。

电子束技术治理工业废水技术为中国首创、世界领先,这将为我国开展水污染防治、解决环境突出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由中广核技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这一技术,能够高效降解常规手段难以处理的污染物,实现废水的高标准排放或者中水回用,并且不会产生和排放有毒害副产物。

工业废水这一环境杀手,有了新克星。中广核技与清华大学近日联合宣布: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技术通过鉴定,实现了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技术的自主创新。

除了“高端神秘”的核电站,核技术也可用于日常生产生活,电子束工业废水处理便是其一。在环保标准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传统技术很难满足排放要求,电子束处理的有点在于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且设计灵活,可控性能好。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这项“中国首创、世界领先”的技术已通过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并建成首个示范项目,标志着我国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实现历史性突破。

所谓电子束处理技术,是通过电离辐射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物效应,高效去除废水中各类污染物,实现水体除味脱色、消毒灭菌。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技术中的水处理专用电子加速器、辐照反应器整体装置以及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工艺技术,属于国内首创。与常规污水处理方法相比,电子束技术在原有生化处理的基础上进行操作,采用电子束辐照加混凝沉淀处理工艺,不仅替代后期繁琐程序,还可令出水水质能够达到直接排放标准要求。

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技术结合了生物深度处理工业废水工艺,成本更低,净化程度更高,可实现废水的高标准排放或者中水回用,针对难降解有机物质具有其他技术难以比拟的特殊优势。诚如该技术能够高效降解常规手段难以处理的污染物,具有适应面广、反应速度快、降解能力强、处理效率高等优点。电子束辐照技术作为处理难降解废水的一种重要解决手段,被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列为21世纪和平利用原子能的主要研究方向。

电子束辐照技术作为处理难降解废水的一种重要解决手段,被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列为21世纪和平利用原子能的主要研究方向。一旦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可大幅度提高我国工业废水治理水平。国内趋于严苛的环保标准,为工业废水治理带来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庞大的市场需求。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升级和园区废水专业化集中处理,是我国当前应对环境污染所采取的有利治理保护措施,更是未来企业和工业园区的发展方向。

据中国证券网此前报道,这一技术使得每吨废水处理费用可节省约1.4元。按每日处理10000吨计算,一年可节约490万元左右,印染废水还能实现部分回用。在环保方面,电子束装置却不使用放射性核素,通过电源直接控制开关,且实现了安全联锁设计,确保出现意外时及时、快速断电,断电后无任何辐射。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技术在处理废水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和排放有毒害副产物,不会对周边居民的环境与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难降解废水和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方面,将推动中国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向更高的标准和更环保的方向发展。此外,还可应用于污水中无机重金属离子的去除,以及化工、造纸等行业废水处理,及水质复杂的工业园区,医疗废弃物、抗生素菌渣等特殊危险废物处理。

截至目前,中国首创、世界领先的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技术已在浙江落地,首次实现产业化。按照5%的工业废水采用电子束辐照技术处理计算,需要电子束辐照装置600套,对应市场规模近100亿元。

新型海水淡化技术替代了传统海水淡化技术,实现了核心装备一体化,体积小、效率高、成本低。并且没有传统的高压泵、能量回收器和增压泵,利用数字液压柱塞缸将海水更高效、更稳定、更经济地转化为淡水。”在青岛国际院士港风生海水淡化研究院展厅内,倪维斗院士团队核心成员顾为东介绍着全球技术领先的海水淡化技术。

据介绍,新型海水淡化技术目前已由第一代产品的七道工序减少为两道,风能效率提高15%,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和需求,可以将设备全部放在风机塔筒里,在工厂内全部标准化安装在塔筒内紧固和检测,完全实现一体化。

倪维斗院士为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能源动力科学家、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中国能源学会会长,1962年至今就职于清华大学。曾任国家煤燃烧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攀登计划”B项目首席专家等,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国家大规模非并网风电基础理论研究“973”计划项目专家组组长,其主持的多项科研成果已创造了100多亿元的产值。

青岛风生海水淡化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在青岛国际院士港顶尖平台上孵化成立的集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国际化推广平台。该公司是以国家“973”项目非并网(多能源协同)海水淡化基础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倪维斗院士为核心,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和南昌大学等科研团队紧密合作组建的院士、专家团队。

倪维斗院士团队,核心成员包括中国“973”计划能源项目首席科学家、教授、研究员顾为东,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施毅,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博导蒋东翔和南昌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系教授江智军。经过40多年的长期探索和持续12年的研究、创新,开发出了全球技术领先的一体化海水淡化技术。

在国际上,反渗透(RO)三项核心机械装备技术被欧、美、日掌握,知识产权和超高利润造成装备制造成本居高不下。“高耗能”和“核心技术装备”是导致全球海水淡化反渗透(RO)技术普及速度很慢的两个主要瓶颈,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淡水保障的需求。

“新型海水淡化技术与目前世界流行的常规膜法相比,设备占地面积减小80%以上,投资降低40%,综合能效提高30%以上,故障概率下降60%。省去发电机和电动机,以及相关调频、调压装置,系统简化,节省投资,实现了零排放和零边际成本的高效益,开辟了一条重要的淡水保障新途径。”院士团队科研人员汪春介绍。

据了解,该项目计划先后建设4台套共11700吨/日产能的海水淡化商业化工程,有效实现淡化水并网和富余风电上网,包括非并网风能2.5兆瓦单台风机日产1000吨海水淡化工程建设和非并网风能6兆瓦单台风机日产10000吨海水淡化工程建设等。同时,规划建设大型海水淡化装备制造基地,加工范围主要包括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加压和能量回收一体化装备的生产制造、多能源协同海水淡化设备的加工制造以及多能源协同海水淡化动态耦合(AI)控制系统的软件编程和加工制造,集大型装备制造与软件控制系统于一体。项目还计划应用于青岛“海水稻”的种植中,为其提供淡化海水。

同时,计划建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制定相关新能源海水淡化行业标准,成立联合培训推广和示范中心,交叉召开各类专业会议及相应的专业会展。探索国际化的技术交易市场和海水淡化交易市场建设,根据研究院的发展需要,将已经连续召开9届的“世界非并网风能与能源大会”主会场移至青岛国际院士港召开。

“非并网风能海水淡化一体化成套装备每生产1吨海水淡化水减排温室气体4公斤,一套日产万吨级的装备,年可减排14600吨二氧化碳,并为陆地节约365万吨淡水,整个项目过程严格纳入地方建设和环境规划。”顾为东介绍,项目采用边示范、边推广、边建设的模式,总体投资约2.36亿元,其中示范园项目总投资约1.3亿元,完全建成并投入运营后可实现年运营收入3480万元。制造基地总投资约1亿元,建成并实现产能后可配套完成4—5亿元的年产值。

依托国际化推广平台,以青岛风生海水淡化研究院、海水淡化示范园和生产制造基地几大板块为基础,通过成套装备销售、核心装备销售、工程建设及售后、运营供水、非并网风网互补电力余缺供济和研究院设计、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等多种盈利模式,可迅速在3—5年内实现20—50亿元的产值和销售收入。

项目落成后可直接形成带动规模化的大型装备制造业,同时进行大规模的新能源海水淡化工程项目建设。同时,依托先进的海水淡化数字液压技术装备全面应用于海水淡化成套设备中,面向国内外市场将新能源海水淡化节能技术规模化推广,真正意义上实现“零边际成本”。

近日,国内首个开工建设的城市污水处理概念厂——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奠基仪式在江苏宜兴举行,这标志着酝酿四年之久的中国污水处理概念厂终于从概念走向现实。

我国污水处理厂规模日益壮大。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运营污水处理厂达到4802座,处理规模累计接近18558万吨/日。不过,与此同时,污水处理厂超标排放、耗能高、产能低下、“晒太阳”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也逐渐显现。

在生态环境部近日召开的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水环境管理司司长张波就指出,污水处理厂超标比较高,实际是运营管理不正常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地方运行经费不落实,这就出现了建设难、运营难的问题。

事实上,早在2014年,为了推动中国水处理事业的健康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与王凯军、王洪臣、余刚、柯兵、俞汉青等五位专家联合发起“建设中国城市污水处理概念厂事业”,面向“水质永续,能源自给,资源循环,环境友好”的目标展开了研究,希望借此实现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

彼时,这一事业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被公认为近年来环境领域最具影响力和认可度的里程碑事件之一。

此后,概念厂建设工作紧锣密鼓推进。2014年底,完成初步设计和选址工作,2016年完成总体设计,2017年完成工程建设审批和施工设计。有关负责人表示,首个污水处理概念厂或于2019年竣工。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告诉记者,此前一年半,污水处理概念厂已经聚集一批强大的基础团队在现场展开相关试验,建设生产研发中心,加快科技转化速度,广泛开展产业合作。“一是打造新技术的体验中心,推动新技术的研发、转化和推广;二是打造城市污水处理生产型研发中心,构建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践推广应用的新模式。三是推动中国污水处理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化,打造中国合作产业的创新高地。”

据介绍,概念厂事业初步确立了面向未来的持续发展水处理的技术路线,创建了“生态综合体”、“生产型研发中心”等指引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和创新模式。

对于技术路线的基本思路,专家介绍说,主要是通过碳分离,大幅提升能源的回收,把水治理达到可利用的水平。“概念厂”在出水标准上会远高于当前的污水处理厂,对于改善水环境质量、推动生态建设意义重大。“未来‘概念厂’要扩大到一个生态区,像展示一个城市生态综合体一样,最终实现一座处理厂能带动一片城市的生态系统。”王洪臣说。

“污水处理概念厂是一项创新型工作,它不能简单看作一个工程、一个项目,一个厂,而是推动行业跨越式发展的社会工作。”王洪臣如是评价。

“希望通过‘概念厂’的建成,让社会充分认识到,污水是资源,污水厂也可以成为资源工厂。”中持环保董事长许国栋告诉记者,这是一个政、产、学、研通力合作,协同创新的价值创造过程,希望借此迈向国家水技术的前沿,带动中国水处理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需求的大幅增加,能源供需矛盾突出。尤其是近两年,全国用电量及电负荷增长较快,去年以来已有三分之二的省(区,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电甚至拉闸限电现象,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据统计,我国照明用电量已占总用量的10%~12%。按照我国提出的“中国绿色照明工程”,照明节电已成为节能的重要方面。目前的照明节能潜力很大,一般节能方案均能达到节约20~35%,按保守的数量采取20%的计算,全国节约的电能价值可观,可想而知在国民经济中该有多大的作用。 提倡照明节能,不等于降低对视觉作业的要求和降低照明质量,因为这样会降低劳动生产率,非但不能达到照明节能的目的,反而影响工作人员的视觉要求,而且还有所提高,在保证照度标准和照明质量的前提下,而且还有所提高,在保证不降低工作场所的视觉要求,力求减少照明系统中的能量损失,最有效地利用电能。以单位照度及单位面积所需用电量(W/m2.lx)作为照明节能指标,力求提高照度而降低用电量。

照明节能的办法和潜力

⑴选择优质的电光源科学的选用电光源是照明节电的首要工作。节能的电光源发光效率要高,使得每瓦电(W)发出更多光通量(Lm)。白炽灯泡发光效率一般为7~20Lm/W,其寿命一般为1000h,特殊的为2000h;单端的紧凑型荧光灯(俗称节能灯)其光通量一般为50Lm/W,采用一只9W寿命3000~5000h的节能灯完全可以替代40W的白炽灯泡;

双端直管荧光灯T12型的光通量为55 Lm/W,寿命为3000~5000h,而现在的T5型则达到90~110 Lm/W,寿命可达8000~10000h。所以T12,T10甚至T8型的荧光灯都应该淘汰,不但可以节约大约50%的电能,还会改善灯光的显色性。除以上光源外,还有高强气体放电灯,如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微波硫灯、无极灯、发光二极管和半导体照明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光源也层出不穷,现代的灯可以达到薄如纸,细如丝,总是叫人惊喜,现在还在应用那些落后的费电的灯的场所,应该尽快实行照明工程节能改造。当然了,在选择发光较高的光源时要考虑应用场所,根据场所的特点和电光源的特性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照明改造。

⑵选择节电的照明电器配件 在各种气体放电光源中均需要有电器配件。例如镇流器,旧的T12荧光灯其电感镇流器要消耗其20%的电能,40W灯,其镇流器耗电约8W;而节能的电感镇流器则耗电小于10%,更节能的电子镇流器,则只耗电其2~3%,也是一笔不小的节电措施。

⑶安装照明系统节电器 目前国内外都大力推广照明节电器,在现在照明系统上加装节电控制设备。国内市场上的照明节能设备很多,其中照明控制节电装置所占比例最大。从工作原理上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① 控硅斩波型照明节能装置; ② 自耦降压式节电装置; ③ 智能照明调控器。 ①由于是斩波所以存在大量谐波,对电网危害很大。②由于其核心部件是一个多抽头的变压器,变压比固定,存在无法实时稳压输出的技术缺陷,无法起到对电光源的保护作用。③可实现智能照明调控,有效保护电光源,降低电能消耗的功能,使用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远远好于前两种产品,因此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照明控制方案,在国内也有厂家研制出此类产品,并开始推向市场。 加装照明节电器使所有的照明光源(气体放电灯或卤钨灯),都是要标准的电压条件下才能保持其寿命,当夜间电压偏高或白天电压不稳定,均会影响光源的寿命。加装照明节电器,除保持电压的稳定或略有所降,即节约用电又能延长光源的寿命,同时由于照明初设计时考虑维护系数的计算往往又20%左右的照度余量,所以不会影响照度标准值的维护,更不会对视觉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加装照明节电器对于气体放电光源还可以利用微机进行智能控制,通过内置的专用优化控制软件,可以随时采集、分析和计算,控制内部的综合滤波电路,控制电流波形,补偿功率因数,吸收内部失真电流并循环转化为有用的能量,提高整体电源效率,随负荷变化动态调整运行状态下所需的电流和电压,对功率进行自动调整,达到智能节电的目的,照明节电器大多数节电率在25%以上。 照明节电器的优点是接入方便,自动调节无需专人维护,减少有功功率消耗,降低无功功率,多重保护安全可靠,降低启动电流延长光源寿命1倍以上。有些节电器还可以采用先进的防雷技术,经过集成优化设计防止照明电路受到雷电损害而引起事故。

⑷科学的节能照明设计 (a) 合理的选择照明线路: 照明线路的损耗约占输入电能的4%左右,影响照明线路损耗的主要因素是供电方式和导线截面积。大多数照明电压为220V,照明系统可由单相二线、两相三线、三相四线三种方式供电。三相四线式供电比其它供电方式线路损耗小得多。因此,照明系统应尽可能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 (b) 合理的选择控制开关和充分利用天然光: 天然光是免费的光源,要充分的利用,因此就要合理的设计照明开关。充分利用自然光,正确选择自然采光,也能改善工作环境,使人感到舒适,有利于健康。充分利用室内受光面的反射性,也能有效地提高光的利用率,如白色的墙面的反射系数可达70~80%,同样能起到节电的作用。 (c) 合理的选择照明方式: 在满足标准度的条件下,为节约电力,应恰当地选用一般照明、 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三种方式。例如工厂高大的机械加工车间,只用一般照明的方式,用很多灯也很难达到精细视觉作业所要求的照度值,如果每个车床上安装一个局部照明光源,用电很少就可以达到很高的照度。 (d) 合理的选择照度值: 选择照度是照明设计的重要问题。照度太低,会损害工作人员的视力,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不合理的高照度则会浪费电力。选择照度必须与所进行的视觉工作相适应。设计照明可按国家颁布的照明设计标准来选择照度,必要的照明质量合理的照度值和优良的照明质量形成的光环境可以提高工作效果和改进人们的心情,要综合考虑照明系统的总效率。

⑸良好的维护管理可以节约用电和保护视力 加强照明用电管理是照明节电的重要方面。照明节电管理主要以节电宣传教育和建立实施照明节电制度为主,使人们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按户安装电表,实行计度收费;对集体宿舍安装电力定量器,限制用电,这些都能有效地降低照明用电量。 当灯泡积污时,其光通量可能降到正常光通量的50%以下。灯泡、灯具、玻璃、墙壁不清洁时,其反射率和透光率也会大大降低。为了保证灯的发光效果,工厂应根据照明环境定期清洁灯泡、灯具和墙壁。 当灯要闪动或已出现闪动时,要及时更换,可有效的做到节能。因为气体放电源在启动时耗电最高,比平时用电大得多。

当今世界经济正在发生重大变革调整,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全球的共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绿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之一的产业。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予以支持。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建立健全中央对地方节能环保考核和奖励机制,进一步扩大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建立统一规范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出让平台。组织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

2017年1月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及《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能源消费增速年均在大概2.5%左右,比“十二五”低了1.1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环保行业发展概况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保产业已初具规模。工业化与城市化率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环保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十五”以来,国家加大了对电力、水泥、钢铁、化工、轻工等重污染行业的治理力度,加强了对城镇污水、垃圾和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有力地拉动了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领域不断拓展、结构逐步调整、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已经从初期的以“三废治理”为主,发展为包括环保产品、环境服务、洁净产品、废物循环利用,跨行业、跨地区,产业门类基本齐全的产业体系。

◆产业规模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加大,中国环保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国家和各级政府不断加大重视并持续增加收入,以及伴随着工业发展产生的大量市场需求等方面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城市环保行业始终保持较快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16年我国环保行业年产值超过5.8万亿元。

◆产业结构

当前,就产值来看,中国环保行业以资源综合利用、洁净产品为主。这两类子行业的产值在中国环保行业产值中所占比重将超过3/4。

就区域结构而言,中国的环保行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沿长江以及中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其中,江苏、浙江、广东、山东4省环保产业年收入总额均达500亿元以上;辽宁、上海、福建、河南等15省环境产业年收入总额均达100-500亿元。

总的看来,2016年我国环保行业整体销售收入较上年有所提升,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大气治理三大子行业销售收入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从未来发展趋势看,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从短期看,预计“十三五”期间,随着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各种利好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环保产业整体的发展将有望实现加快增长的态势,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行业经营状况继续改善,环保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从长期看,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中,环保产业发展前景依然向好。

环保行业前景分析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在“十三五”期间的目标是:建立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双重体系,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实现三大生态系统全要素指标管理;在既有常规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础上,新增污染物总量控制注重特定区域和行业;空气质量实行分区、分类管理,2020年,PM2.5超标30%以内城市有望率先实现PM2.5年均浓度达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加大,尤其是近几年对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快推进,国家利好政策的持续发酵,环保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行业投资能力进一步释放,整体供给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从需求来看,未来由于低碳、环保理念的更加深入人心,我国经济结构转换、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消费升级,加上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对环保提出的要求,必将激发出环保行业产品及服务的巨大市场需求。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年增速将超20%,总社会投资有望达到17万亿元。

从行业发展的供求关系来看,未来行业供给和需求规模将持续扩大,短期内将呈现供给略小于需求的格局;从行业发展的细分领域来看,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以及固废处理仍将是环保行业重点发展方向。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赵立欣表示,我国秸秆炭化还田-土壤改良技术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且实现了万吨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该技术为我国秸秆综合利用难题的解决,提供一条环境友好、科技含量高,且极具市场化前景的好办法,应该把炭化还田循环利用放到国家绿色农业发展的大战略中,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有重大战略意义。

近年来,由于秸秆炭肥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吸引了国开行等金融机构、国家级产业基金、省级产业基金、扶贫专项基金等社会资本的重点支持。

5月1日,国内环保重点企业三聚环保副总裁付兴国透露,2018年,秸秆炭肥项目进入建设高峰,一方面,公司计划直投的项目是15个,可能还会有15个,合作的项目应该是70个左右。到了2018年底,累计建成的项目将达到40个。截止到4月底,三聚已经生产了3万吨的炭肥,市场供不应求,效果都非常好。

三聚环保的年报材料显示,到2020年底,公司规划建成300家以上炭化工厂,实现炭肥产能1500万吨/年,秸秆收集运营能力3000万吨/年。

2017年是三聚环保启动炭肥项目产业化推广的第一年。该项目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以及各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2018年4月份,又与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秸秆炭化还田技术示范,打造“一县一品”绿色农业生产示范区,支持项目的快速实施。

付兴国说:“三聚生态农业与绿色能源的战略技术路径,最终要做到绿色能源,这是我们最终的目标。要做绿色能源和精细化工产品,首先要获取稳定的、低成本的生物质资源,我们就瞄准了以秸秆碳化还田、炭基肥这个平台技术作为获取这种资源的主要手段,所以在2016年到2018年,三聚主要是利用该技术打下这个原料获取资源的平台基础。”

关于商业模式,付兴国表示,由于秸秆炭肥这个项目流程比较长,三聚设计了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合作的模式,从收储、打包、造粒、碳化,做成炭肥,然后返回田间地头土壤当中,这个产业链是非常长的。三聚与合作伙伴一起合作,为他们输出技术许可、输出工艺包、服务和培训。第二种模式就是直投的模式,三聚环保主要是在贫困县和国家级农业示范区进行投资。

2月1日下午,烟台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推进中心招商一部部长张洪利、科长郭健一行莅临我集团电子商务工业园,就中运智能机械制造集团跨境电子商务以及智能制造项目落户烟台高新区、加强与我集团跨境电商领域的深度合作等相关事宜进行参观考察,我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韩勇、李振波,副总经理樊培功、关成辉,中运集团电子商务总经理闫婷,我集团跨境电子商务公司副总经理张雯以及中运智能集团烟台跨境电商公司负责人王昆等领导陪同接待。

来访领导一行在韩总陪同下先后参观了我集团办公大楼、集团文化展厅、智能产品展厅以及集团电子商务公司、跨境电子商务公司、网络信息公司、软件科技公司、唯信农业科技公司、卡特智能机器人公司等,参观中,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李振波为来访领导详细介绍了我集团近年来在在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智能装备制造等多行业领域的发展情况,并重点阐述了我集团在跨境电商平台建设运营方面的先进经验和突出成就,受到了张部长一行的高度评价。

近年来,我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工业供应链电子商务,成功由传统销售模式转型为现代化电子商务销售模式,成为全国通过电子商务信息产业助推传统企业成功转型的行业典范,走在了全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前列,先后被评为工信部电子商务集成创新示范企业、2016年度中国两化融合创新实践奖、山东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山东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山东省电子商务优秀企业、济宁市两化融合重点示范培育企业等,多次受到国家及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我集团自主开发运营的国内首个机械制造行业跨境B2B电商平台——亿矿网,填补了国内外工矿机械行业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空白,入选工信部电子商务集成创新试点工程项目,被国家工信部列为跨境电子商务重点扶持项目,为推动全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大型智能制造企业,我集团还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号召,加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水平,快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引进国外机器人先进技术理念,开发适用于中国的高端智能化产品,先后成功研发工业智能机器人、餐厅服务机器人、智能家居机器人、娱乐机器人、消防机器人、高科技农用植保无人机、3D打印设备、智能安防设备等多款高端智能化产品,极大地带动了山东省智能终端产业的快速发展!

座谈会上,烟台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推进中心领导一行对我集团在跨境电子商务、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与充分认可!张部长表示,我集团在智能装备制造、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等多个领域发展上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与成效,是全省企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标杆与榜样,我们此次莅临我集团参观考察,一方面是希望加快推动中运智能机械集团落户烟台高新区的项目合作进度,同时也希望进一步加强与我集团在跨境电商、电商平台、人才培训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更好地实现多方发展的共赢!

韩总表示,烟台高新区地理环境优越、产业基础雄厚、产业特色鲜明、服务环境好、政策优势突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我们非常愿意与烟台高新区加强智能制造、跨境电商、电商平台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双方在各自领域的特殊优势,以共同发展和长期合作为目标,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双方在多个领域的全面合作,着力打造一流的“跨境电商+智能制造产业园”,共同为全国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2月7日下午,济宁市经信委调研员王佑兵,市经信委软件和服务科胡建国,市经信委信息化推进科副科长王亮,高新区经发局副局长王进,济宁信息产业园管委会主任、高新区投资促进局信息产业部部长田雨等领导一行在参加完济宁高新区“企业上云”推进大会之后莅临我集团,就我集团“6501”工程进展情况实地调研,我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渠青,常务副总经理韩勇、李振波,副总经理关成辉、李兆鹏等领导陪同接待。

座谈会上,渠总就我集团在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智能装备制造、软件研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个行业的发展成就及未来发展规划做了详细介绍,并重点阐述了我集团近年来在电子信息产业以及两化融合领域取得的突出成绩,来访领导一行对我集团成功从传统经营模式转型全省现代化信息产业重点企业的突出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认可。

会上,市经信委王主任强调,“企业上云”对于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大意义,我集团作为济宁市“6501”示范培育重点企业,在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以及两化融合领域成效突出,是传统企业现代化转型的标杆和榜样,下一步希望我集团切实发挥好大企业标杆效应与示范效应,充分利用好政府对重点企业发放“云服务券”,实行财政补助的大好机遇,加快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全力实施好“6501”培育工程,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全市、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做出应有贡献!

近年来,我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快智能终端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投资成立的集团智能机器人产业园,通过引进国外机器人先进技术理念,开发适用于中国的高端智能化产品,目前已成功研发工业智能机器人、餐厅服务机器人、智能家居机器人、娱乐机器人、消防机器人、高科技无人机、3D打印设备、智能安防设备等多款高端智能产品,极大地带动了鲁西南乃至山东省智能终端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我集团坚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工业供应链电子商务,成功由传统销售模式转型为现代化电子商务销售模式,成为全国通过电子商务信息产业助推传统企业成功转型的行业典范,走在了全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前列,先后被评为工信部电子商务集成创新示范企业、2016年度中国两化融合创新实践奖、山东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山东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山东省电子商务优秀企业、济宁市两化融合重点示范培育企业等,为推动全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渠总表示,非常感谢王主任和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我集团发展的大力支持与厚爱,我集团一定不辜负各位领导的期望,充分利用“企业上云”的各项政策红利,抢抓机遇,加快推进“6501”工程进度,加大“企业上云”的信息化投入,加快提升集团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全省工业经济的跨越发展做出更多贡献!